年糕是中国传统年节食品之一,在除夕之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更蕴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那么,你知道年糕为什么要在除夕吃吗?
一、年糕为什么要在除夕吃
“年糕”的“糕”字与“高”谐音,除夕吃年糕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无论是事业、学业还是生活,都能够“年年高升”、取得更好的成就。
北方年糕以甜味为主,可以蒸也可以炸,还有人喜欢沾糖吃。常见的年糕有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及白年糕等。
南方年糕口味更为丰富,甜咸兼具。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广东及香港的年糕则是橙红色,主要由糯米、糖及猪油制成,比较油腻。
二、除夕吃年糕的由来
1、怪兽“年”的传说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被称为“年”的怪兽,它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中,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然而,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藏起来休眠了,“年”便下山伤害百姓,抢夺人类作为食物,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
后来,有一个叫做“高氏族”的部落,他们预计到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便事先用粮食制作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当“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便饥不择食地用这些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的“年”便回到山上去,不再伤害百姓。
人们看到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关。因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并且是为了喂“年”度关而制作的,人们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谐音)。后来,年糕逐渐成为了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食品。
2、伍子胥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建都苏州,终日沉湎酒色,大将伍子胥预感必有后患。故伍子胥在兴建苏州城墙时,以糯米制砖,埋于地下。当吴王赐剑逼其自刎前,他吩咐亲人:“吾死后,如遇饥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觅食。”
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四起,城内断粮,此时又值新年来临,乡亲们想起伍子胥生前嘱咐,争而掘地三尺,果得糯米砖充饥。从那以后,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每逢过年,都以米粉做成形似砖头的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