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这个食物我们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尤其是北方的人们,可以说几乎天天有饺子,而且逢年过节必有饺子,为什么饺子成为大家喜爱的食物之一呢?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饺子呢?想知道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饺子呢?
我国民间有句俗语“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细想一下,说得还真有道理。躺着比站着、坐着都舒服这很容易理解,但“好吃不过饺子”怎么理解?这倒不是说饺子就一定是这世间最好吃的珍馐美味,但饺子的确是好吃的美食,而且具有美好的文化意义,这也是人们喜爱饺子的重要原因吧。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吃饺子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冬至节也有吃饺子的传统。饺子的外形很像金元宝,让人喜爱;饺子的皮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美满;饺子的谐音“叫子”,也寓意着子孙归来,全家团聚。从饺子本身来说,传统上以牛、羊、猪肉做陷儿,配以萝卜、白菜等蔬菜。这样的混合本身就符合中国人的哲学价值观,像在中国并存的儒、释、道三教一样,相辅相成,和而不同,和谐共存。
实际上这种蔬菜和肉食的混合也是科学的,既补充了我们东方饮食中蛋白质的不足,又有蔬菜提供的丰富维生素,可谓是一举两得,完美的搭配。按今天科学的观点看,肉类偏酸,是酸性食物;蔬菜类是碱性食物,酸碱搭配,维持平衡,而身体酸碱度的平衡偏碱性是最健康的,这可真是个科学健康的养生搭配。
中医讲持中守一才不会生病,就是说身体要保持在一个平衡中和自然的状态。古人不懂得什么酸碱平衡,但是实际的生活感受告诉他们:单一地只吃青菜或者肉食,身体都不是很健康,而当两者搭配一起吃的时候,对身体就很好,身体就会保持健康。今天再看,饺子也是一个不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的食物。这么说来,“说好吃不过饺子”也真的是名副其实啊。
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
饺子从汉代开始流行起来,到了唐宋时期,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食物。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经在诗中写道:
冬至阳生昼渐长,家家户户爆竹声。
欢娱夜永无眠意,笑语盈盈皆娇耳。
宋代诗人苏轼也曾经在诗中写道:
冬至夜长无眠倦,起来开门月满天。
忽闻邻舍响铜锅,知是家家煮娇耳。
这些诗句都反映了饺子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冬至节日的必备佳肴,也体现了人们对于饺子的喜爱和赞美。
到了元明清时期,饺子不仅在冬至吃,还在其他节日和日常生活中吃。比如在元宵节吃元宵饺子,在清明节吃青团饺子,在端午节吃粽子饺子,在中秋节吃月饼饺子等等。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习俗,对于饺子进行了创新和改良。同时,饺子也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风味和特色,比如北京的水饺、山东的煎饺、四川的锅贴、广东的云吞、福建的扁食等等。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口味,对于饺子进行了调整和适应。
饺子的变化
饺子从最初的羊肉馅到后来的各种馅料,从最初的水煮到后来的各种做法,从最初的耳朵形状到后来的各种造型,都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和创新。饺子的馅料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有肉类的,有菜类的,有海鲜的,有素食的,有甜的,有咸的,有酸的,有辣的,应有尽有。饺子的做法也可以说是多样化,有水煮的,有煎的,有炸的,有蒸的,有烤的,有烙的,各有风味。饺子的造型也可以说是花样繁多,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有长条形的,有花朵形的,有动物形的,各具特色。
饺子的变化和创新是人们对于饺子的不断探索和尝试,也是人们对于饺子的不断喜爱和赞扬。饺子因为变化而丰富,因为丰富而美味,因为美味而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