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戏曲有了专门的班社对于其本身的发展具有十分有利的影响。通过专门、系统的培养,才能够人才辈出,不断对戏曲本身做出贡献。下面,要通过傩戏文化介绍的是关于傩戏的四大班社,看看这些班社对傩戏有了什么影响。
石油村傩班
南丰“石邮傩”始于汉代。清同治南丰县金砂村《余氏族谱·傩神辨记》载:“汉吴芮将军封军山王者,昔常从陈平讨贼驻军山。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辄,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所传之傩很快在当地流行开来。唐末,余氏为避乱,由余干迁南丰金砂,主庙祀傩神,世袭“驱傩”。明宣德年间,乡人吴潮宗出任广东潮州海阳县令,解职返乡时,购嵊头山乐姓屋址修建傩神庙,在石邮传播乡傩。
石邮傩班始终由8人组成,论资排辈,代代相承。年纪长者称为“大伯”,为傩班班主,次称“二伯”,并以此类推,直至“八伯”。八伯中一人去世,依次递进,并从杂姓弟子中推选一人为八伯。
每年从正月初一至十六,为傩班活动期,平日禁跳。傩班弟子负责跳傩和举行仪式,从古到今,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凡村民新盖房屋,或家庭分居,或闹病等原因,都要举行当年的搜傩仪式。搜傩中的傩舞表演节目有《开山》、《纸钱》、《雷公》等。
石邮傩舞动作古朴遒劲,作为一种民间舞蹈,表演时间可长可短,方向可跳八方也可跳四方,甚至可以跳两方,速度可快可慢,有一定的随意性。石邮傩舞的艺诀是笑晃头、怒抖肩、脚勾手弯身段圆、指出快、腕反弹、手脚同步顺一边,概括起来便是,梗、拙、拧、倾、跺、甩、推、抖。
三坑村和合班
和仙、合仙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喜神,南丰县的乡傩队都有和合舞。而在该县的白舍镇三坑村,小神童是跳和合二仙的主神。
三坑村地处偏僻山窝里,在过年时节,和合的地位至高无上。乡民们笃信两位神仙小童可以为他们新年带来福分,相信勤劳奋斗、适时顺应、诚信买卖,生活一定会和谐合安。
从清代开始,这里的傩班就在族谱上有了记载,每班4至5人,2枚面具,2个小孩表演,2、3个青年或成人伴奏。在家中神龛供奉面具。不同于其他乡村的大傩班,三坑的傩班则由两姓家族分别组成,王氏跳“和合”,聂姓跳“判神”。
三坑村的傩神有四位,王姓拥有和仙、合仙二位神童,聂姓拥有判官、小鬼二位驱邪神灵。这些圣神以傩面具为相,分别恭放在家族祠堂。和合的扮演者均为10岁左右的孩童,虽然戴上面具转换了身份,但那稚嫩活泼的舞姿的确让人觉得可爱。
和仙腹前装肚,右手拿毛笔,左手握竹简,象征读书做官;合仙右手持帕,左手拿算盘,暗合勤俭治家,相同的情节、动作在整套和合舞中反复6次,寓意六六大顺,家人和睦。
在三坑,傩祭年年有,傩舞年年跳,举灯礼是每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晚举行,按族规轮流起灯,延续了几百年的古傩规从无变更,形成了三坑村独具特色的乡傩风情。
中坝乡傩戏班
贵州省印江县中坝乡烂坝沟傩戏班成立于1987年10月,现有艺人5人,张泽君任掌坛师。该傩戏班表演的傩戏为阴戏,属于“乡人傩”,在本地称“冲傩还愿”,又称“跳菩萨”。
该班子表演的正戏有:《报戏三郎》、《开路将军》、《引兵土地》、《点兵仙官》、《押兵仙师》、《出秦童甘生》、《出先锋》、《出开山》、《安龙奠土》、《出判官》、《倒傩》。
表演的杂戏有:《张仙娘勾阴愿》、《张少子打鱼》、《唐二挑担送苏秦》、《祭四老爷》、《讲春》、《打钱杆(莽蛇记、江湖诗、二十四孝)》等具有启迪教育他人、改恶从善的戏。在傩技的表演过程中,主要有上刀梯、捞油锅、滚刺筒,翻案解结等绝枝。傩面具有:报戏、土地、蔡阳、关公、灵官、唐氏太婆、秦童、甘生、先锋、和尚、开山、钟馗、判官、将军、柳三、杨四、李龙、师爷等24幅。
法器有:牛角、牌带、司刀、卦子、马鞭、祖师棍(杵师棍)、令牌、朝简、令旗、玉皇印、斗、宝剑、锣、鼓、钹、法衣、法冠、法围等。收藏有傩戏手抄本:《开坛礼清》、《立牛坐桥》、《交标》、《和神》、《运星祀灶》、《和神下马》、《出豹戏》、《开路将军》、《出先锋》、《打开山》等40余本。
荡里姚傩班
贵池荡里姚“以委婉、细腻为风格特色,代表表演项目有《舞伞》、双人和多人舞蹈《打赤鸟》、《五星会》、《高跷马·花关索大战鲍三娘》以及使用古老青阳腔表演的《和番记·分别》和《关公斩妖》。
安徽池州是傩戏之乡,有“无傩不成村”之说。傩戏主要流行于九华山北麓方圆百里的刘街、姚街、梅街、清溪等村落的姜、杜、姚、刘等姓氏家族中。刘街的“荡里姚”傩班第三十七世祖姚祥七,于北宋由江西新建县迁往贵池。
2000年8月,应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义安城的邀请,池州傩首次走出国门。随后,池州傩又相继赴韩国、匈牙利、德国等海外演出。2008年11月,他们携带6个节目应邀参加法国第十二届意象艺术节,连演5场,场场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