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日天气
白天

土家族独特的传统婚俗“哭嫁”

更新时间:2024-12-26 08:48:48

土家族哭嫁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地方都有哭嫁的习俗,但是,土家族裤脚是土家族姑娘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要学习的一种传统技艺,是土家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么,大家对于土家族的传统的“哭嫁”了解吗?

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土家族哭嫁的由来

土家族哭嫁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明《思南府志》载,在秦汉以后即有土家族人在此开垦耕耘、繁衍生息。古时,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只要男女双方愿意,并征得族中土老师的准许,便可订亲、婚娶。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土家族的自由婚姻和其它民族一样,也逐渐被包办婚姻所替代,讲求“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门当户对”等条件。

与此同时,土家族姑娘对包办婚姻不满而衍生的哭嫁现象就逐步表现出来并发展成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直至解放后,包办婚姻的现象才得到基本遏制。不管婚恋形式如何发展,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亦喜亦悲的挥泪恸哭却亘古不变。即使在民族交往频繁,文化渗透迅猛的今天,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也要向前来贺庆的亲朋好友献上一曲曲悲欢离合的哭嫁歌。

土家族哭嫁的过程

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的。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之情。会哭的姑娘则一个月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等等。

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土家姑娘用“哭”这一形式倾诉心中的情感,可能也有真伤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乱点鸳鸯谱,害了姑娘的一生。

土家族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那天。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无论她们家住远近,无论风雨阴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

哭到半夜,新娘家里摆上夜宵让十姐妹吃,新娘以此为题还要哭一段,以感谢九姐妹的相陪。在父母之合,媒约之言的婚配年代里,媒人包办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骂媒人,表达对旧式婚姻的不满。

土家族哭嫁的哭嫁歌

土家族哭嫁的哭嫁歌听其音是哭,究其谱却是唱,其意蕴丰富。

土家族哭嫁的内容因为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的,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哭嫁歌》。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以保靖县马王乡、永顺县普戎乡、龙山县坡脚乡等地流存的几个“本子”较为完整且有特色。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有许多朴质无华却感人至深的诗句。比如:

忽听金鸡一声叫,

好像乱箭穿我心,

唢呐吹起“娘送女”,

镏子打起“大开门”……

唢呐一声泪一滴,

扯娘罗裙扯爹衣。

苦命女儿送上轿,

亲生骨肉两离分……

就是铁石心肠的人,听了这样声声呼号、字字血泪的哭诉,恐怕也难免潸然泪下吧。

土家族哭嫁是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土家族文化,也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婚俗现象,从过去的可能“真哭”到到现在的不哭不能出嫁,真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

标签: 土家族 独特 传统 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