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过书法的朋友应该比较了解甲骨文,这个中国的古老文字,记录了商朝期间的文化、生活、历史,现在留下的数量已经不多,目前能被翻译出来的数量也不多,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带你全方位了解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甲骨文入选什么文化遗产
在2017年,甲骨文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创建于1997年,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自1997年第一次申请“世界记忆名录”,已有13份文献遗产成功入选。
甲骨文怎么被发现的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了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了粉未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这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雕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宋的注意。他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后来,人们都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做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