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饮食文化的原则食医合一 医食同源和食医制度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12-28 04:29:29

导读: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始,中国进入了熟食时代,此后炊具、烹饪方法、食材不断发展,至先秦,中国饮食文化逐渐成形,那么你知道传统饮食文化的原则吗?传统饮食文化的原则之一就是食医合一,想了解医食同源和食医制度是什么,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食医合一

由于饮食获取营养和医病二者的相互借助和影响,从“医食同源”的实践和初步认识中派生出了中国饮食思想的重要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食医合一”的宝贵传统。

医食同源

早在原始农业开始以前的采集、渔猎生活时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日常食物中的一些品种具有某种超越一般食物意义的特殊功能。医药学的最初胚芽就产生于原始人类的饮食生活中,这可以说是人类医药学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淮南子》一书关于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述,正反映了医学和食物的关系。中国饮食著作自古便与农学、医药学著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食医制度

随着“食医合一”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食医制度。在周代,就有了“食医”这个职业,作为宫廷营养师,其地位颇高,职在“天官”之序,居众医之首。《周礼·天官冢宰》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由此可以了解,食医掌管着君王及贵族的谷物、肉类、饮料及百余种酱料和珍贵食品。

古代,食医并非单纯掌管配餐,而是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出发,以中医理论作为依据,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配制日常饮食。“食医”虽然没有一直延续下来,但这种职业却流传至今,只是名称改变了。如春秋齐桓公就有易牙、开方、竖刁为其营养饮食服务;南朝梁有光禄卿,北齐设光禄寺,设卿及少卿,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在现代,营养师这个职业日渐盛行,他们对人体营养摄入“量体裁衣”,指导人们合理饮食,可以说是古代食医制度的延续。

民俗小百科:药膳

孙思邀之后,他的学生,著名的医学家孟洗,著有《食疗本草》,将食医理论和实践推向了新的高度。他认为,良医莫过于合理饮食,尤其是老年人,不耐刚烈之药,食疗最为适宜。更进一步,又有“药膳”的出现,更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饮食保健和疗疾。因为其更侧重于“医”,所谓“药借食威,食助药力”,所以叫做药膳。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传统饮食文化的原则食医合一,医食同源和食医制度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标签:
传统饮食文化的原则食医合一 医食同源和食医制度是什么 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