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日天气
白天

古代饮酒的场所 关于古代饮酒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4-11-25 11:03:06

导读:中国酒文化不仅包括酒的酿造、品鉴和收藏,还包括酒的礼仪、酒的诗画和酒的文学等方面。那么,你知道古代饮酒的场所吗?关于古代饮酒的故事,你又了解多少呢?不懂的话,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酒店、酒旗、酒楼和歌舞佐酒

古代饮酒的场所有家内、旅店、野外、茶肆、妓院等,主要是酒店和酒楼。

酤酒的店肆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紧,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却卖不出去,问别人才知道,因肆内有恶狗,吓得顾客都到别的酒肆去了。这个故事说明,战国时酤酒的店肆已普遍设立,而且有售酒的升和刮升口的概,门前高悬招徕顾客的酒旗。

酒旗也叫“酒帘”,俗称“望子”,以布帛缀于竿头,悬在店门旁。唐诗人张籍《江南行》:“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据《星经》和《宋史·天文志》记载,酒旗为“酒旗三星”,主管宴享饮食,星明表示天下宴乐安宁,星没则表示帝王宴饮昏沉,以酒亡国。帝王与臣下饮宴时,都悬挂酒旗以示对酒星的尊敬。酒店沿袭这一形式,除敬祭酒星外,还表示这里正在营业。这一风俗,一直沿袭到现代。

西汉供人聚饮的酒店叫作“垆”,雇佣干活的店员叫“保佣”、“酒人保”,后称“酒保”。汉初栾布曾为酒人保。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一家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著犊鼻辉,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如果没有人到此饮酒,就不用“涤器”了。

中国古代的帝王早就发现,在高楼、高台上饮酒、不仅清静、凉爽,还可以俯瞰风光。吴王夫差曾筑“姑苏台”,与西施在上宴饮。曹操修了“铜雀台”。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酒楼。南朝宋明帝曾大宴将士于“新亭楼”。北齐邢邵有“清风观”、“明月楼”。唐宋时,酒楼已是鳞次栉比了。唐朝诗人韦应物在《酒肆行》中写道:“豪家酤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丝竹管弦和歌舞助酒,是古代天子贵族的生活方式。《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鼓瑟。”《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种饮酒方式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歌舞伎、乐伎佐酒;二是由饮酒人自歌自舞,发展为酒令。汉朝出现了专门以乐舞助酒的官私乐伎,项庄舞剑就是佐酒的一种武舞。汉高祖刘邦击英布归来,与沛中父老饮酒,自击筑,作《大风歌》,令沛中少儿0人和歌。西晋士族王恺驱使女伎吹笛助酒,稍微走了一点调,竟将女伎活活打死。

到了唐朝,女伎、管弦、歌舞佐酒的方式漫延到酒楼,成为招徕客人的一种经营方式。杨巨源在《胡姬词》中写道:“妍艳照江头,春风好留客。当垆知妾惯,送酒为郎羞。”唐人薛用弱在《集异记》中描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共赴旗亭……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旋为奏曲。昌龄等私相约曰:“吾曹久擅诗名,无不自定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多者即为优美。”俄而,一妓拊节而唱曰:“风雨寒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乃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今日书。夜台何寂莫,犹是子云居。”适又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妓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语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歌皆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之曲,俗物岂敢近哉。”因指诸妓中之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若非吾诗,即终身不敢与君等抗衡矣。脱果是我诗,君等皆须列拜床下,奉我为师。”因欢笑俟之。须臾,次及双环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乃揶揄二子曰:“田舍郎,吾岂妄哉!”因大笑。诸伶不解其故,皆起身曰:“不知郎君何此欢噱?”昌龄因语其事,诸伶竟拜曰:“俗眼不识神仙,请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者从之,饮醉竟日。

这段故事说明,唐代的酒店不仅有歌伎助酒,而且唱的都是当时人的新诗词。

宋代的酒楼分工很细,出现有妓女陪酒的酒楼,叫作“庵酒店”。为了便于辨认,一般都挂一盏红栀子灯,表示可以嫖娼陪宿,实际是妓院和酒店的结合体。高级的酒楼开始出现阁子间(单间),一般中间是长廊,两侧是一个个阁子间,陪酒的妓女候在长廊上等待招唤。

明清时的酒楼规模更大。一些高级酒店都挂有名人提的匾额。酒店的功能也扩大了,不仅是饮酒娱乐的场所,而且成为谈生意、商量事情、说媒等社交活动的场所。以前大宴宾客都在家中,不太郑重的小酌娱乐才到酒店,明代富贵人家开始在酒楼举办宴会。大酒店也开始包办酒席,出现规模极大的大饭庄子,一般叫作“堂”,如同丰堂、福寿堂等。有的有几处院落,设戏台可唱堂会,能同时开一二百桌酒席,专揽大生意,别说三五人的小酌,就连一二桌零星酒席也不理会。清代得硕亭《竹枝词·草珠一串》称:“酒筵包办不仓皇,庄子新开数十堂。”自注云:“包席处呼曰庄子,俱以堂为名。”

清末民初,西式餐馆、酒吧开始在大都市和通商口岸设立,称作“番菜馆”。饮用的酒有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啤酒等,菜分为英法大菜、德式大菜、俄式大菜等。社会上层的消费口味也分为两种,大部分人仍享受中国传统的佳肴美酒,口味趣新者和西化程度较深的人则追求洋酒和西餐大菜。

平民百姓仍保持着到酒肆饮酒、酤酒的习惯,但多是一些小酒肆。那儿酒价便宜,菜肴简单,有的以精美小吃而闻名,还可以赊酒。大都市的街头巷陌和乡镇,到处都有这样的小酒肆和小酒店。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指这一类。明人蒋一葵《长安客话》载,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游到一个小酒店,随口吟出一句对联:“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适碰店主送酒,对道:“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皇帝大喜,第二天传来店主,赐他为官,被婉言谢绝。

尊贵者偶到小店,只是换换口味,寻找新鲜,小酒肆的常客是渔夫、樵翁、农夫、商贩、车夫以及周围的居民,是他们小酌、吃寡酒、酤酒的场所。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古代饮酒的场所,关于古代饮酒的故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标签:
古代饮酒的场所 关于古代饮酒的故事 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