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千年我们的先民就形成了各种思想学术流派,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是这些我们只能从书面感受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转化成了一座座书院,当我们走进书院,能有置身其中的激动,感受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
书院文化更是见证这些历史的代表成为江西文化的活化石。
一、从“人”的角度来分析。
江西书院几度沉浮,塑造出许多一代大家,也造就了一干历史众星。应该指出的是,并非这些文化领袖就是文化历史的全部,而是江西这块文化的圣洁之地,孕育了一个文化气场,这个气场的主角当然是文化泰斗,如唐、宋、元、明、清五朝。
江西历史上,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大师辈出,有如夏夜星空灿烂、光耀夺目。一位又一位的文化巨擘,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同时,这个文化气场,还有万万千千的普通大众,他们在文化历史的舞台上跑龙套,或在舞台下,做最虔诚的文化信徒。
二、从“文”的角度来分析
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滔滔江水逝去。21世纪,人们用探索的眼光审视跨越千年的种种文化印记时,那隐藏于深山乡野的一座座江西书院,虽遭遇几代兴废,却依旧突兀在时空激流中,成为中国思想的文化杏坛。
遥想古代圣贤们,为了寻找中国儒学的真谛,从四面八方汇于江西,名师鸿儒们在各家书院披卷吟读,碰撞智慧,传承思想,用不朽的篇章激荡着整个中国。文化巨擎们,用自己独特视角寻求了最简单的生存方式,最快乐的生活活法,最自然的农业生产,还有最务实又不虚无的生命意义的诠释和不懈追求。
三、从“事”的角度来分析
在中国的文化阶层的人们看来,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事业生命的张扬和延续。
因政权稳定,唐玄宗便在长安城内设官办的丽正书院、集贤书院,校刊、收藏经籍。这一举动,刺激了中国的文人骚客,由此天下文风、学风更盛。从当时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韩柳的“古文运动”,便可以管窥出唐德宗贞元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文化的空前繁荣。
在战争连绵中,官学几乎废弃,但是江西人私人办学的风气,虽经颠沛,却依然存在。直到铁马金戈下,不息的烽火烧完宋、元、明、清,江西的书院也如中国历史巨浪下的一堵磐石,时而破浪而出,激起千堆白雪,时而又隐入浩瀚大洋,默默无语。
四、从“物”的角度来分析
风流才俊终归作古,但他们的芳踪妙影,却还是可以通过物化后的文化载体,得到某中程度的再现或心灵上的沟通。现在的人们去来赣江大地游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文寻踪游”。江西书院在中国历史上的举足轻重,是不争的事实。历史名人等如颗颗耀眼之星忽然散布在赣地名山大川……
自宋代至明代,江西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重地,书院讲学之风大兴,学者层出不穷。仅从书院来看,在明代1238所书院当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
凝视历史,逝者如斯,江西的“文化之邦”概念在现代日趋模糊。一千年前,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文化是影响人类生命状态最基本、最深远、最核心的心理基因频谱,其关系到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生产、生活和生命意义价值取向的基本模式的选择和行为走向,我认为进行科学的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应当会发现更多的文化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