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伯尔尼---时钟塔

更新时间:2024-12-25 01:33:47

机械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早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以齿轮运转来模仿日月星辰周期的机械钟。对于现在的中国钟楼已经不在是报时的作用了,而是在逢年过节做为祈福被敲响。反观欧美国家城市中的钟楼往往做为该城市的标志,有的甚至名扬天下,人尽皆知。接下来小编整理了一下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时钟塔楼,随小编在城市文化中看看都有哪些吧!

16世纪,人们将天文钟安放在一座中世纪古塔之上,给伯尔尼带来一道独特的风景。时钟塔上的铜质钟铃重达3000磅,共有两个钟面,以及一个稍小的、既能展示天象又能计时的天文钟。时钟塔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如今,塔身上仍保存着中世纪时期通向密闭的内城的小门。钟楼是老伯尔尼城的一部分,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伯尔尼的时钟塔(Zeitglockenturm,瑞士德语Zytglogge)乃是中世纪老城的象征之一,建于1191年,其内部砖石结构仍为肇建时之原物。

时钟塔的尖形穹顶增建于十五世纪初,之后时钟塔又历经多次改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是1770至1771年间对钟楼所进行的巴洛克风格的改建。

时钟塔上的八音钟建于1530年左右,且基本存留至今,甚为珍贵,近旁的天文钟也是在这个时候被安装于钟塔上的。

伯尔尼的时钟塔原为古城的西城门,后因城市向西扩建,遂逐渐位居古城之中。

穿越时钟塔门洞的大街两侧延伸着长达六公里的罗马式拱廊,堪称世界上最长之购物长廊,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城有又一大个性所在。

中国江南水乡西塘、南浔等地亦有类似的长廊,虽然江南长廊“木构沿河”,而伯尔尼的拱廊“石砌临街”,且前者由沿河民居向外搭建而成,是为民居向街道的延伸,而后者则是沿街店铺底层向内缩进所致,可谓街道对临街建筑之渗透,但其确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即免去了风雨烈日对于步行者之意趣的搅扰。东西方建筑虽体系不同,技艺亦各有千秋,但冥冥之中自也有默契巧合之处,实令人称奇!

因中世纪城市防御所需,时钟塔门洞狭小,无法通行现代交通工具。想来是为了尽可能原汁原味地留存这中世纪的钟楼,避免对其进行改建,且兼顾老城区内的公共交通,因而无轨电车的线路皆从时钟塔以北曲折通过,而有轨电车的线路则不通过老城的核心地区,在时钟塔西侧分别折向南北,绕过老城。整个老城的核心区内,除了公共交通以外,基本以步行、自行车等低速交通为主。老街旧巷尺度宜人,古风如昔,置身其中,颇有“忽然中世纪”之感,此番情趣,确也唯有徐徐缓行,方可体验经历。

将老城区整体辟为以步行为主的街区,这是欧洲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共性,以此化解现代交通之通达与历史城区之维系间的矛盾,确是可资借鉴的。中国古城的面积普遍要大于欧洲古城,且如今要实行整体保护已然错过时机,为时已晚,但这种方法仍有其用武之地,特别是对于国内不少城市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保护而言,辟为步行街区,限制乃至尽可能避免大流量的交通干道穿越,不失为一可行之法。留不住整座古城,留住几片最具代表的历史街区,也总算是在现有之条件下,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住城市的历史脉络了。

标签: 瑞士 伯尔尼 钟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