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凉面是许多地方的传统食物。尤其在炎热的夏天,吃凉面不仅可以降火开胃,还能让人感到凉爽舒适。这是因为凉面通常由新麦制作,新麦在夏至时被视为贡品,祭祀完毕后,百姓便享用新麦制成的面条。此外,面条的长状也象征着夏至的长昼。而在北方,夏至吃面的习俗尤为普遍,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夏至时节,馄饨成为江南地区餐桌上的重要食物。无锡人习惯在中午吃馄饨,寓意混沌和合,希望四季安康、人团圆。在江苏,吃馄饨后为孩子量体重的传统习俗,寄托了家长对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馄饨的形状和“混沌”谐音,民间传说吃了馄饨的孩子会更聪明。宋朝宫廷中,夏至时也会供应馄饨,显示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此外,馄饨有多种口味,如上海的冷馄饨,搭配花生酱和香醋,为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
夏至蛋是湘西及湘南地区夏至时节特有的传统食品。在这一天,人们会将整鸡蛋煮熟,并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寓意健身健胃和行走有劲。特别是在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嘉禾、蓝山、桂阳等地,人们还会在煮熟的鸡蛋中加入红枣煮汤,称之为“吃夏至蛋”。民间有谚语称“夏至吃蛋,石板踩烂”,意在强调夏至吃蛋可以强身健体。
夏至饼是夏至节气中江南地区特有的食俗,通常由新上市的麦粉制作而成。这种饼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主要材料包括麦粉、艾草和豆沙馅。首先,捣碎的艾草与麦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面团。接着,取一小团面团擀成圆形,加入豆沙馅后对折成扇形,最后放入烧热的锅中烤熟。这种饼不仅用于祭祖,还常作为礼物互相馈赠。除了豆沙馅,不同地方的夏至饼可能还会加入青菜、豆荚、豆腐和腊肉等食材。
夏至时节,老南京有吃豌豆糕的传统风俗。这一习俗起源于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因此让小孩先吃豌豆糕以开胃。制作豌豆糕的方法是先将脱皮干豌豆泡水煮至能够压成泥,然后加入白糖和黄油炒至不沾锅,最后裹入馅料并冷藏。吃豌豆糕时,配上一杯冰茶,感觉尤为清爽。
夏至羹是湖南长沙地区夏至日特有的传统食品,由糯米粉和鼠曲草制成。这种汤丸不仅美味,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民间有句谚语:“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意思是吃了夏至羹可以让人身体强壮、安康。另外,“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则意味着吃了夏至羹的人会力大无比,身轻如燕。这些寓意都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力量的美好愿望。
荔枝是夏至时节广东和广西地区人们喜爱的水果。荔枝在六月份成熟,果肉饱满、一咬爆汁,为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凉。广东有句俗语:“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意味着夏至吃荔枝,一年都会健康无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还可能引发低血糖,因此食用时要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