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再有几天就是扫墓了,看来是清明节到了,这天是祭奠亲人的日子,即使人已阴阳相隔,但是思念和爱不会改变。许多地方,清明扫墓之后要吃清明美食,那么清明食俗有哪些?清明常见的食物有哪些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清明食俗有哪些
传统节日是起源于天文历法、生产和生活习俗以及重大历史事件,有着相对固定时间、特定主题及活动方式,有众多人自觉自愿、踊跃参加,世代相袭的社会活动日,涉及祭祀、纪念、庆贺、社交、游乐、休整、补养等多方面的内容。节日里,人们总是通过相应的食俗来烘托喜庆气氛,加强亲族联系,调适自身生活,促进身体健康,乃至增强集体记忆,弘扬民族文化和进行教化。这是我国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清明节自然也不例外。
清明常见的食物
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清明节饮食习俗并不完全一样。而且,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地貌、土壤、生物、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也拥有不同的人口、民族、宗教、聚落、风俗、文化及政治、经济等人文要素,清明食俗表现出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各地的人们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俗制宜,形成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清明食品。当然这并不否认有一些清明食品确实是超越了时空限制的。下面几种就是这样的清明食品。
清明节吃鸡蛋是传承久远、播布广泛的食俗。在唐代清明节兴起之初,鸡蛋就已经成为节令食品。不仅如此,人们还对鸡蛋加以雕刻或染色,互相赠送。骆宾王有首《镂鸡子》就对这种习俗进行了描写。
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
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
晕罢空余月,诗成并道春。
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在很多地方,直到现在,鸡蛋还是清明节的不可缺少之物。东北地区有句民谚,所谓“清明不吃蛋,穷得乱战战”,就反映了当地清明吃鸡蛋的重要性。在鲁西南一带,人们习惯吃用柳枝煮的带血的头生鸡蛋,据说能治好痨病和哮喘病。而在山东微山一带,清明节早晨一定要吃鸡蛋,家中有老人的,还要准备鸭蛋和鹅蛋,一个鹅蛋、两个鸭蛋和七个鸡蛋构成一副,谁要能吃下一副谁就是有福之人。山东滨州至今还保留着南北朝、隋唐时期镂鸡子、染鸡子等古俗。当地一名中学生在《家乡的清明》一文中这样描写了有关鸡蛋的习俗:
鸡蛋
清明节这一天的早上,母亲们习惯于煮一些鸡蛋给孩子们吃。煮的鸡蛋大都是被染成红色的,有的还被画上娃娃面相,有的笑眯眯,有的泪汪汪,有的怒冲冲,那俏皮样儿令人忍俊不禁。我对于吃鸡蛋实在不感兴趣,只是拿在手里欣赏把玩。母亲就哄我说:“不吃怎么行呢?吃了鸡蛋,眼睛才会又大又亮。”于是我不情愿地吃了两个,而且只吃嫩白的蛋清,剩下蛋黄。母亲就又劝导:“蛋黄里含有丰富的铁,对身体大有好处,不吃怎么行呢?”于是我又不情愿地吃了一个蛋黄。剩下的熟鸡蛋就装在口袋里,玩够了,尔后送给伙伴。
当地儿童“玩”鸡蛋的方法通常是斗蛋。孩子们将熟鸡蛋拿到街上,找同龄的小伙伴,互相以蛋的尖端用力顶住,谁的鸡蛋破了谁就为输,换一个再斗。大家你推我顶,玩得不亦乐乎。斗蛋的游戏不仅存在于滨州,在济南、德州、济宁一些地方也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春饼
清明节期间食用春饼,是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流行的一种食俗。东北三省的许多地方,清明节必须吃春饼。因为手擀的春饼像荷叶,故又名“荷叶饼”。“荷叶饼”必须两叶合在一起擀,擀得很薄。从前,小康之家将肉丝炒绿豆芽、葱丝蘸面酱卷在饼内,吃起来又香又软。一般人家则用肥肉或鸡蛋炒豆芽加粉条,还有的人将刚化冻的地里冒出的小根菜挖出来洗净,加上鸡蛋丝或粉条头子烙煎饼饸子吃。
福建建瓯人把春饼卷叫作薄饼。清明前后,市上有专人用面粉打薄饼皮卖。建瓯的春卷馅以笋为主。做时要将鲜嫩白笋切成条丝,并加工使其绵软。另取五香豆干切丝油炸,五花肉切丝爆油拌入笋丝内,加盐、糖、味精、葱头,讲究些的还可加香菇丝、虾肉等,炒匀装碗就成了薄饼馅。食用时另备炒豆芽、葱条、甜酱、辣椒、甜蒜薹等,随各人口味自卷自食,甜脆可口。
台湾地区不少地方,如彰化、南投、嘉义、台南、澎湖等地,也以春饼为不可或缺的应节食物。春饼在当地又称润饼、轮饼。在台南:
各家各户是日以面粉搅拌成浆,再以手承之,在平鼎上一抹,即成一轮。俗称“轮饼皮”,质甚软润,稍干即捡,以此为衣,内盛豆菜或芹菜、土豆□(麸)、皇帝豆、白糖、虾仁、咸豆腐等佐料,然后卷折成品,径约两寸,长近四五寸,即可嚼食,味道津津。俟携提上坟致祭,返家即合发家属嚼食,并分饷邻右尝味。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清明食俗有哪些,清明常见的食物”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