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12-24 02:15:57

日本神道教是从日本的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期初并没有具体的教派名称,后因佛教的传入为了区别神道与佛教而命名为神道教。在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教徒十分反对佛教,也曾出现过废佛的运动。下面就让我们认真分析神道教文化究竟和佛教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吧。

日本进入镰仓幕府时期(1192~1333)以后,确立了以封建领主经济为基础的武士统治体制。宗教界旧有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真言宗等日见衰微,而新成立的净土宗、真宗、日莲宗以及新从中国传入的临济宗、曹洞宗正在迅速传播,在神道界也出现了反对佛教的神道学派,其中影响大的有:

1、伊势神道。14世纪由伊势神宫外宫祠官度会行忠、度会常昌等创立,故亦称外宫神道或度会神道。否认本地垂迹说,提出系统的以神道为主体,以儒、佛、道为从属的神道理论。认为宇宙的本原神是国常立尊,其创造万物的神妙作用称做天御中主神,二神共为一体。

宇宙本原神具有五行之首的水德,而伊势外宫所奉的丰受大神是水神和食物神,与天御中主神也是同体;伊势内宫所奉的天照大神是日神,具有火德,与丰受大神互相依存;并强调神皇一体思想,认为“大日本者,神胤也。……神者君之内证,垂慈悲而同尘;君者神之外用,昭俭约而治国”。他们还注重封建道德的宣传。主要文献是《神道五部书》。

2、吉田神道。由室町时期文明年间(1469~1487)京都吉田神社的祠官吉田(祖姓卜部)兼俱创立,也称卜部神道、唯一神道(谓日本自古唯有神道,“纯一无杂”)。反对“佛主神从”的神道学说,认为宇宙的根本神是太元尊神,《日本书纪》中称之为国常立尊,它是万物的本体;不是神为佛的化身,而是佛为神的化身。

神道是安人心,防鬼神之道;人心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七个机能,人身有生、长、病、老、死五种机能,而要使这些机能表现正常,就应作“内外清净”的修行。自称所创神道是无本宗源神道、大日该国固有之神道。主要文献是《神道大意》、《唯一神道名法要集》。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教信徒甚为反对。由大陆渡来的有力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教,反对佛教。佛教僧侣具有大陆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教失势。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的权力亢进,天皇欲抑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

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教的神社,两者浑然。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明治初年,兴“废佛毁释运动”。神道教成为国家的宗教。虽明治政府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统治国民的手段。当时在日语中称为“国家神道”。

从江户时期元禄年间(1688~1703)到明治维新,由国学者荷田春满倡导,中经贺茂真渊、本居宣长至平田笃胤完成复古神道的学说体系,反对神道教依附于佛教或儒教,反对用儒佛思想解释日本古典和神道,主张依据日本经典《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来探明日本神道教的本义。

认为宇宙万物的创造神是天御中主神,世界分为显(现世)、幽(死后世界)两界,现实世界由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统治,而死后的世界由大国主命统治。人死后要在幽界接受审判。根据生前的不同行为得到不同的结果;为善成神者将长生不死。

认为伦理纲常中孝道最重要,广义的孝包括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鼓吹日本民族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当统治世界,其国体皇位尊严无上。其思想对明治维新王政复古有很大影响,也是近代神社神道的主要理论依据。主要文献有荷田春满的《创学校启》,本居宣长的《直毗灵》、《玉百首》、《百事记传》,平田笃胤的《古道大意》、《俗神道大意》等。

标签: 日本 道教 佛教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