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中的诸行无常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4-12-24 01:10:08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古代称为天竺,也就是唐玄奘求佛法的地方。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从古至今佛教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影响深远。佛家中的诸行无常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佛教文化里看看。

诸行无常是佛教三法印之一,在《大智度论》22卷说: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初印说五众,二印说一切法皆无我,第三印中说二印果。又佛陀在《莲花面经》里说: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寂灭涅盘,以是三法印。为什么叫法印呢?印是楷定义,是真实故,论者不能改移,不能破坏;这个真实义理楷定一切法,所以名印。

在《大智度论》卷22说:是三印,一切论议师所不能坏,虽种种多有所说,亦无能转诸法性者,如冷相无能转令热,诸法性不可坏,假使能伤虚空,是诸法印如法不可坏。由此可知,三法印是界定佛法真伪的,若所学法没有三法印就不是佛法,是魔所说。学佛人当以三法印来鉴别,对正法依教奉行。下面就谈谈对第一法印的理解。

问什么是诸行?怎样叫无常?即无常的行究竟是些什么?诸行范围有多大?这些诸行又何以是无常?

因为如果不首先确定无常物的范围,并进一步讨论它之所以是无常的正因,那就哪怕我们终日说诸行无常,结果仍将与古德讥讽,六朝时讲空的空不出理由来,天台家讲即的即不出名堂来的所谓“鼠即、鸟空”的情形一样,不会有什么决定性的认识。

通常的说行就是有为法,其不外是色、心、心所、心不相应行法。行是造作迁流义,是指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刹那不停地在迁流变动,所以称之为行。常是恒时坚固真实不变义,无常就是说诸有为法上没有这种恒时坚固真实不变性,所以无常。即否定一切常义。这里既要确定:被称为无常的诸行,不单指观前眼见的粗色等相,实包括三界——切有为法,其中不管是物质的色法(空间的)到极微,还是前后时间的不相应行法到最短的刹那,或高到四禅八定的超人境界的精神的心法也好,一切都是无常,可以坏灭的。

怎么来分析诸行无常的道理呢?知诸行皆无常的能知,有比量和现量两种。前者是籍理由构成的决定知解,没有理由就不会现起无常的观念。后者是直觉的亲证,不须任何理由,其现觉情况的单纯,简直无以复力口。

先来理解现量,如小乘见道位(证初果的时侯),不由性空而由四谛各有四种行相,叫四谛十六行相。四谛各有四心,叫见道十六刹那。就苦谛的四刹那为苦法忍、苦法智、苦类忍、苦类智。法忍、法智为缘切近的人生世界者。类忍、类智为缘高远的人生世界(色界、无色界)者,苦谛的四种行相为无常、苦、空、无我。四刹那与四形相非必一…—相对。

四行相为平时对苦谛的观察,即平常可以“无常”观察苦谛,也可以“苦”观察苦谛,也可以“空”或“无我”观察苦谛,观察纯熟,到证初果时,其四刹那随便缘四行相中任何一种都可以。这就是说四刹那依着上、下界及自身力量而分的。他们任何之一都可以缘四行相,但在缘的时候,又不是不四行相一齐缘尽的。这个原则于余三谛皆可适用。

所以实在的说:所谓见道十六刹那的四谛十六行相实际上只有一谛和一个行相(各中随一),其余十二个行相(随应所余)固然也能缘到,但或是加行时的预观或是见道后的重起,非必在见道中。这样真见道不凭任何理由,如果真见道对于苦谛是以无常行相去亲证的,那就是诸行无常的现量。

标签: 佛家 无常 什么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