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风韵的扬州巷子文化

更新时间:2024-12-24 04:09:18

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以我国5000年历史的成就,积累下来各种各样的文化更是数也数不清,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文化,上海的弄堂、扬州的巷子,其中扬州巷子文化是怎样的呢?你有多少了解呢?本期扬州文化为你解析。

扬州巷子反映明清时衙署痕迹的有运司街、兵马司巷、馆驿前、参府街、县学街;因寺庙祠宇所在而得名的有弥陀巷、三祝庵、观音堂巷、真君巷;因卖食品得名的有牛肉巷、羊肉巷、糖坊巷;自古扬州手工艺发达,依据作坊取名的有蒸笼巷、铁锁巷、打铜巷、皮坊街、糖坊巷、漆货巷、油货巷。

有些巷子名称很奇特,如黑婆婆巷、鸡鸭巷、吃吃看巷等,取名五花八门。我比较偏爱具有浓烈民间色彩的小巷,总是和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相关,牢牢地接地气。

如剪刀巷过去是专门打剪刀和卖剪刀的巷子,长长的巷子里尽是做的剪刀生意,只是而今已没有了专门的剪刀铺子,但销售生活日杂品的小店却是随处可见。

扬州的巷子和瘦西湖一样,“瘦”得别有风韵。巷子大多用石板铺成,也有用小青砖一块块砌成。由于年代久远,石板被踩得油光,青砖已生满苔藓。

每户的院子里通常会有天井,抬眼可看到一片天空,周围都是别人家的山墙和屋顶,山墙密密地散布?用于固定墙体的铁钉,鱼鳞般的灰瓦像是非洲少女的发辫整齐地排列。这些老屋都是木结构,并不太隔音,脚步稍重点,屋子都有动感,这养成了他们动作安静的习惯。

许多巷子无法容得下两人并行,即便是再好的阳光也难以穿透进小巷的窗棂。行走在巷里的人已经习惯了谦让,迎面走来,往往都会侧身让对方先过。有的巷子稍宽,居民出去办事,会骑上单车,一路铃声,顺巷子传出很远。

还会有候客的脚踏黄包车,车主漫不经心地坐在车上等待?出门的住户和在巷子里已经走累了的看客,黄包车已成为小巷最离不开的交通工具。巷子窄且长,巷子连巷子,有时看似已经到头,可走近却大有玄机。有时看似四处连通,可三转四折之后却是死胡同。

扬州有民谣:“扬州城,巷子深,户对户,门对门,门里门外一家人。清晨开门问个早,小巷虽窄不碍人,来往行人礼三分。”巷子里不时会看到杂货店、烧饼油条店、鞋匠铺等,为里面的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走近深巷,看树,看木瓦结构的老屋,看平静如水的生活,你才会真切地体会到扬州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宁静与祥和。

您也许还喜欢:

狂欢之旅:炫酷的厦门荧光夜跑

常德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武陵戏

镇江最有特色的景区:焦山

中山新十景之一——孙文公园

标签: 风韵 扬州 巷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