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之地的艺术展现,山东地方戏曲大全

更新时间:2024-12-26 05:04:11

齐鲁文化在山东大地上盛开,是山东文化的名片之一。今天,要介绍的是关于山东的地方戏曲,看看在这齐鲁之地,都有哪些戏曲文化,又都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吕剧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1900年前后,吕剧被搬上舞台;1917年以后,吕剧班社进入济南、大连等城市演出;1951年,第一个吕剧专业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院)成立;1953年,第一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山东省吕剧院)成立,这一时期出现了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著名艺术家,以及《姊妹易嫁》《借年》《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剧目。

枣梆

枣梆是山东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泽),在山东又称本地,人山西)读如找(zhǎo),系由“山西人”三字拼成的一个新造字,是指山西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发生变化,学唱者又多为本地人,所以传出了这个名称,意即“本地的山西梆子”故一称“zhao梆”,其源出自山西东南部的“上党梆子”,因而又名“泽州调”。

枣梆的唱腔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泼,用真嗓吐词,假嗓托腔,而且真假嗓音截然分开,由真嗓突然翻高而假嗓,这个假嗓用“咿、呀”托腔,腔韵悠长,给观众余音缭绕之感。这是枣梆特有的韵律。

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

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中的奇葩。

山东莱芜梆子的音乐具有鲜明的特色,其唱腔高亢雄壮、高昂粗犷、刚劲挺拔、激烈奔放,气氛热烈,旋律平实、行腔流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中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之一,是莱芜文化滋养而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以莱芜为中心的鲁中腹地,少有其他民间戏曲流传,百余年来,莱芜梆子曾是当地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群众亲切的乡音,具有很强的心理凝聚力。长于体现正剧,特别是喜剧气氛。从这点讲,它代表了爽直粗壮的泰沂山区人民的性格特点。因此深受山东省莱芜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家乡戏”。

高密茂腔

高密茂腔是山东省高密市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以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委婉动听,颇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深受群众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俗称“拴老婆橛子戏”,在广大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由高密茂腔剧团演出的现代戏《盼儿记》曾于1990年应邀晋京演出,颇受好评。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曰,又被评为“和谐高密十个亮点”之一。

标签: 艺术 展现 山东 地方 戏曲 大全